急救常識[中文版]

急救常識

注意: 這只用作參考,如發生任何意外,務必提醒傭工第一時間通知僱主,必要時報警,叫救護車

燒傷及燙傷   
成因

因熱力對人體組織造成的損傷,稱為燒傷或燙傷。

燒傷:指因火焰、電流、熾熱物品、輻射、曝曬、化學腐蝕
劑等產生的乾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燙傷:指因熱的液體、水蒸氣等身體造成的傷害。

燒傷及燙傷的評估

成年人燒傷及燙傷嚴重程度可憑其傷處面積,方法是估計九乘法:將全身體分區,頭及頸部 9%;背及腰部 18%;胸及腹部 18%;每一上肢 9%;每一下肢 18%;生殖器 1%。

燒傷等級的估計
表面燒傷:皮膚表皮燒傷,紅腫疼痛。
中層燒傷:表皮及真皮被分隔開;紅疼痛腫脹及出現水泡。
深層燒傷:皮膚深層受損,發白和焦黑,但已沒有痛楚或
感覺。

 

嚴重燒∕燙傷

一般而言,小童燒∕燙傷比成人嚴重。成人5%二級燒傷,小童2-3%二級燒傷或任何三級燒傷,並有以下情況都須延醫診治:

- 引致呼吸道損傷。
- 結合其他嚴重創傷或骨折。
- 頭部、手部、腳部或外生殖器二級或三級燒傷。
- 大面積燒傷。
- 電擊。

遇到燒傷或燙傷後,傷者身體便會出現下列情況:

- 體液流失,導致低血量休克。
- 皮膚受損,不能調節體溫;失去防禦作用,以致細菌容易  入侵。

處理方法

(1) 將傷病者移離熱源。
(2) 檢查傷病者的呼吸及脈搏。
(3) 檢查傷病者的受傷情況。
(4) 降溫及處理傷口。
用清水沖洗其傷口,降低傷口溫度及減輕痛楚,跟著用消  毒敷料遮蓋傷處。
如為面部燒傷,可用布或三角繃帶覆蓋其面部及為他
包紮;但覆蓋之前必須先在布或三角繃帶上根據眼、
鼻、口的位置剪孔。
(5) 處理休克。
(6) 把傷者盡速送院。

注意

- 切勿弄破水泡。
- 切勿在傷處塗上任何化學藥物。
- 切勿用冰敷傷處。
- 切勿把黏附傷處的焦衣碎塊撕走。
- 切勿面向傷處咳嗽或說話。

化學劑燒傷

在處理化學劑燒傷時,應盡快清除沾染在傷者身體上的化學劑,以免導致傷勢惡化。

處理方法

1. 穿上保護衣物及戴上手套。

2. 應先把固體狀化學劑清除,然後用大量清水替傷病者沖洗,而液體狀化學劑可用大量清水沖洗。

3. 在沖水時,同時脫去傷病者身上沾污的衣物及飾物。

4. 沖洗後,替傷病者包紮傷口。

5. 盡速把傷者送院。

6. 如傷病者眼睛被化學物品灼傷,在送院途中,繼續替其他沖洗受傷眼睛。


電燒傷

電流通過人體時,會令觸電者嚴重燒傷,此外,若電流令心臟肌肉受損,心跳便會不正常或停止。

處理方法

1. 在確保自身安全後,即切斷電流或把觸電者拖離電源(小心相繼觸電)。

2. 如觸電者的呼吸及心跳均已停止,立即施行心肺復甦法。

3. 如觸電者人事不省,但呼吸正常,則把他置於復原臥式。

4. 處理燒傷。

5. 盡速把傷者送院。

割傷跌傷
用清水或稀釋的消毒藥水洗淨傷口
用紗布包紮
按壓傷口或動脈,盡可能將傷處提高,幫助止血。
如一段時間後仍未能止血,請延醫處理

輕微燙傷
用清水沖洗傷口或將傷處浸進冷水10分鐘
用清潔紗布敷裹傷處
勿用冰敷或塗抹生油、豉油、牛油、牙膏等治理傷口,這只會令傷勢惡化
如傷處起水泡,且勿將水泡弄破,以免細菌侵入

扭傷
坐下來讓肌肉休息及放鬆
用冰敷幫助消腫
用彈性繃帶包紮扭傷部位
將患處舉高(以高於心房為標準),幫助靜脈回流及消腫
如48小時內仍未消腫,請延醫處理


抽筋
坐下來讓肌肉休息及放鬆
拉直抽筋部位
用手輕輕按摩肌肉
維持休息及按摩狀態直至痛楚消失

感冒
喝大量清水
儘量休息及睡眠
打開窗戶,讓清新空氣流入
注意讓身體保持溫暖
用冰敷於額頭上幫助退燒
如高燒持續不退,請延醫處理

吞服異物
站於患者背後
以雙手從後環抱其腰部
在橫隔膜稍下處稍稍用力施壓
促使哽塞物吐處
如不見效,請延醫處理

異物入眼 
眼睛受到刺激,或會自然分泌出淚水,可讓淚水將異物沖去
另一方法是用清水沖洗眼部
翻開眼臉,用棉棒蘸清水拭去異物
如不見效,請延醫處理

流鼻血
讓患者坐下或站著,切勿躺下,頭稍向前傾
讓患者暫時用口呼吸
用手稍稍用力壓住患者鼻部軟骨
10分鐘後放鬆壓力
若仍然出血,再壓10分鐘
若30分鐘後仍無法止血,請延醫處理

觸電
立即截斷點留
如無法截斷電流,可用竹或木等絕緣體把傷者與電源分開
若傷者停止呼吸,應立即實行人工呼吸
迅速電召救傷車送院救治

中毒
食物中毒/誤服藥物或化學品
如傷者清醒,讓他喝大量清水或鮮奶,將體內毒素稀釋
若傷者失去知覺,切勿給他飲品,以免液體流入呼吸道
電召救傷車
將致毒物質和嘔吐物樣本帶往醫院作化驗
若12小時後才嘔吐或腹瀉,仍要多飲水及立即求醫

 

煤氣或石油氣中毒
用手帕掩蓋口和鼻,儘量忍住呼吸
打開所有門窗
關閉氣體來源
切勿開關電器或燃起火種
將傷者移至空氣清新流通的地方
電召救傷車
等待醫護人員抵達時,必要時向傷者施行人工呼吸

 

窒息
鼓勵傷者咳嗽
令傷者彎腰,使頭部低於肺部
用手掌大力拍它的肩胛骨之間,連續做四次
如見堵塞物在口腔內,可用手指協助挖出
如無法吐出堵塞物,請迅速電召救傷車送院救治
等待醫護人員抵達時,必要時向傷者施行人工呼吸

 

本篇發表於 安全須知。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